开云加长皮卡
  • 首页
  • 开云加长皮卡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光伏业寒冬抱团,拐点何时显现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0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    在光伏行业的天空下,产能过剩的阴云久久不散,如同冬日里的寒风,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。价格全面下滑,企业利润缩水,行业似乎步入了凛冬。

    面对如此困境,光伏企业并未选择独自承受,而是携手并肩,共寻出路。2024年12月初,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引领下,33家涵盖硅料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光伏巨头,如通威股份、大全能源等,共同签署了一份自律公约,誓以联合限产来保价稳市。

    然而,这份公约似乎并未能迅速点燃二级市场的热情。近一个月来,通威、大全等企业的股价依旧在下滑的轨道上疾驰,市场的反应冷淡如常。

    自律行动能否真正落地?其效果又将如何?这些问题如同迷雾中的灯塔,让人看不清前行的方向。或许,只有当行业真正触及谷底,才能迎来反弹的曙光。

    那么,光伏行业的谷底真的到了吗?

    行业的内卷现象愈发严重,让人不禁发问:为何在普遍亏损的情况下,企业仍不愿主动减产?其实,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。硅料生产,作为一个重资产投入的行业,其成本结构复杂,包括现金成本、生产成本和完全成本。当销售价格低于完全成本时,企业确实已经亏损。但停产带来的折旧损失,对于已经投入上千亿资产的巨头们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因此,即便亏损,企业也往往选择维持生产,以高产量来摊薄折旧成本,保持市场竞争力。

    如今,自律公约虽然人为设定了限产保价,但产能利用率下降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问题仍难以解决。那么,行业是否真的无解?

    其实不然。当硅料价格降至连现金成本都无法覆盖时,企业自然会选择减产,供求关系也将随之改善。而现在,这个临界点似乎已经不再遥远。

    数据显示,2024年下半年以来,硅料价格已经趋于稳定,无限逼近现金成本。这意味着硅料或已没有多少降价空间。同时,库存的变化或许能成为市场拐点的重要信号。虽然通威股份的硅料库存表面看似大幅下降,但结合产销量来看,其中不乏有硅料向下游加工转化为组件库存的可能。

    未来,随着行业自律和硅料价格逼近成本线,企业预计将更加谨慎地控制产量。当产量小于销量时,才真正进入了去库存阶段。

    然而,即便供求格局好转,光伏行业也难以再现昔日的爆发式增长。硅料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,限产只是暂时限制了产量。而光伏装机量的增速也明显放缓。

    总的来说,供给端通过限产维持合理水平,需求端增长趋于平稳,这或许才是光伏行业最健康、最长远的发展路径。在寒冬中抱团取暖的光伏企业们,正静待市场拐点的到来。而那一天,或许已经不再遥远。



    Powered by 开云加长皮卡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